搜索
首页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意思:已经听到鸟能亲近,我想一起乘着木筏。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通过描绘一位退休的贤士,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阶段的转变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贤士年轻时的任侠精神,表明他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勇敢无畏的年轻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转变为一个更为儒雅的学者,这体现了人生的变化和成长。 其次,诗中描绘了这位贤士在退休后的生活。他选择隐居在东山下,并在沧海之滨安家,这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的内心平静和对生活的满足。 此外,诗中还描述了他与鸟类亲近的场景,这进一步表明了他的自然倾向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诗人甚至还想与他一同乘船出海,这表现出诗人对这位贤士的敬仰和对他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赞美。它通过描绘一位退休的贤士,表达了对人生阶段转变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它通过描绘一位退休的贤士,向我们传达了人生的真谛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乘桴

    读音:chéng fú

    繁体字:乘桴

    意思:乘坐竹木小筏。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余年。”后用以指避世。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