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意思: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前。

出自作者[宋]李牧的《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

全文创作背景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是宋朝诗人李牧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丰富。但是,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背景信息。首先,标题中的“次韵”表明这首诗是和诗,即按照别人的诗的韵脚和诗意来创作的诗。而“曾端伯晚过青山”则表明了创作的场景和时间,即晚上在青山附近。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是李牧在晚上与友人曾端伯一起游览青山时,受到曾端伯的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和诗。至于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竹桥低跨水,林磬小鸣风。
半岭暮云碧,一村霜叶红。
禅枝栖众鸟,回首意无穷。

关键词解释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眼中

    引用解释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读音:yǎn zhōng

  • 怪底

    读音:guài dǐ

    繁体字:怪底

    意思:亦作“怪得”。
     
     1.惊怪,惊疑。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唐·白居易《和郭使君枸杞》:“不知

  • 尘劳

    引用解释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