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风缯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

风缯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

意思:风和小动不动就停止吹,竹自不凉那和人。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际移床偃病身》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炎炎夏日中,诗人卧病在床的生活场景。 首句“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际移床偃病身”,诗人以火云作为开端,形象生动,给人以炎热难耐的感觉。火云散去,郁金云升腾,这不仅描绘出了天气的炎热,也暗示了诗人卧病在床的无奈和痛苦。而“檐际移床偃病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状态,他在屋檐下移动床铺,表达出他因病无法外出,只能在家中休养的无奈和痛苦。 “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荡晴尘”,诗人描绘了生活的另一面。他描述了从古井中取到的新鲜井水,以及花洲上长满苔藓的石砌地面。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静谧、清新的生活环境,与前文的炎热形成对比。 “风缯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这两句诗描绘了风动竹叶的声音,诗人以风动竹叶来比喻微风吹动丝绸被的风扇。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这种清凉生活的满足和享受。然而,他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因为这种清凉并不能真正帮助他缓解病痛。 最后,“独感今霄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纱巾”,诗人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孤独和无奈。他独自感受着上弦月的光辉,仿佛可以听到桂花树梢上露水滴落纱巾的声音。这一句再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炎炎夏日中诗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炎热天气和病痛的无奈和痛苦的描绘,也有对静谧清新生活的欣赏和满足,以及对孤独和无奈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细腻,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火云散作郁金云,檐际移床偃病身。
古井石崖新汲水,花洲苔砌荡晴尘。
风缯小动即停吹,竹自不凉那及人。
独感今霄上弦月,桂梢分露滴纱巾。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小动

    读音:xiǎo dòng

    繁体字:小動

    意思:(小动,小动)

     1.小的行动。喻小德。
      ▶《淮南子•览冥训》:“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闲

  • 吹竹

    读音:chuī zhú

    繁体字:吹竹

    意思:吹奏笙箫等管乐器。
      ▶隋·江总《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唐·柳宗元《罴说》:“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清·曹寅《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