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沧浪峡》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意思:深入虚明思白帝城,寒生浩景想沧洲。

出自作者[唐]刘沧的《过沧浪峡》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山幽径的美丽画面。 首句“山叠云重一径幽”,山峦叠嶂,云雾重重,一条小径隐藏在深深的幽静之中,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进入自然的感觉。接着,“苍苔古石濑清流”,苔藓青绿,石头光滑,水声潺潺,描绘出一种古老而清新的氛围。 “出岩树色见来静,”和“落涧泉声长自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静谧和秋天的寂静。树色从山岩上生长出来,显得宁静而平和,泉水落入涧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但在这个季节里,它更像是为寂静的环境增添一点动态。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这两句,诗人开始转向对远方的描述,他似乎在思考着白帝山的虚无和深远的景色,同时也想象着沧洲的浩渺景象。这里的“虚明”和“浩景”都带有一种广阔、深远的感觉,与前面的幽静形成对比。 最后,“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两句,诗人将视线拉回到眼前的道路,他感到道路就在身边,但马足车轮却不停留,继续向前。这似乎暗示着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山幽径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时间的感慨。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优美,读起来有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叠云重一径幽,苍苔古石濑清流。
出岩树色见来静,落涧泉声长自秋。
远入虚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沧洲。
如何地近东西路,马足车轮不暂留。

关键词解释

  • 白帝

    读音:bái dì

    繁体字:白帝

    意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

  • 寒生

    读音:hán shēng

    繁体字:寒生

    意思:贫苦的读书人。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某江南一寒生,遭际真主。适主上以巨觥敌饮,仅至无算,抵掌语笑,如僚友之无间。”
      ▶宋·陆游《与本路郡守启》:“某潦倒寒

  • 虚明

    读音:xū míng

    繁体字:虛明

    意思:(虚明,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杜甫《夏夜叹》诗:“仲夏苦夜

  • 景想

    读音:jǐng xiǎng

    繁体字:景想

    意思:犹思慕。
      ▶《新唐书•姚思廉传》:“时思廉在洛阳,遣使遗物三百段,致书曰:‘景想节义,故有是赠。’”

    解释:1.犹思慕。

  • 沧洲

    读音:cāng zhōu

    繁体字:滄洲

    意思:(沧洲,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魏·阮籍《为郑沖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南朝·齐·谢朓《之宣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