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老夫(五首)》 黄蒿断岸少人迹,饥鸢无食声啾啾。

黄蒿断岸少人迹,饥鸢无食声啾啾。

意思:黄蒿断岸少人的踪迹,饿老鹰没有吃发出啾啾声。

出自作者[明]袁凯的《老夫(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夫避兵东海头》以生动鲜活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在战乱中避兵东海上,身处荒岛的老人所经历的情境和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惊险、孤独、恐惧和无奈的世界。 首句“老夫避兵东海头,海风吹衣夜飕飕”描绘了老人的避难之处——东海头的一处荒岛,海风吹拂下,衣裳被吹得飕飕作响。这里,诗人通过“海风吹衣”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海岛的荒凉和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黄蒿断岸少人迹,饥鸢无食声啾啾”描绘了岛上的景象:黄蒿丛生的断岸上几乎没有人的足迹,只有饥饿的鹰在哀鸣。这里,诗人通过“黄蒿断岸”和“饥鸢无食”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岛上的荒凉和凄凉。同时,“声啾啾”的描写也暗示了老人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狐狸向人呼姓名,两脚直立当前行”则描绘了更为惊险的场景:狐狸竟然向人呼喊姓名,而且直立着两脚在老人面前行走。这里,诗人通过狐狸的形象,表现了岛上的诡异和恐怖,同时也暗示了老人的处境更加危险。 最后,“自信从来胆力壮,此日对之魂欲丧”则表达了老人的内心感受:虽然他一向胆量过人,但面对这样的情境,他感到十分恐惧。这里,诗人通过老人的心理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岛上的恐怖和荒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老人处境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夫避兵东海头,海风吹衣夜飕飕。
黄蒿断岸少人迹,饥鸢无食声啾啾。
狐狸向人呼姓名,两脚直立当前行。
自信从来胆力壮,此日对之魂欲丧。

关键词解释

  • 啾啾

    读音:jiū jiū

    繁体字:啾啾

    英语:chirps

    意思:
     1.象声词。鸟兽虫的鸣叫声。
      ▶《楚辞•九歌》:“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古乐府•陇西行》

  • 人迹

    读音:rén jì

    繁体字:人跡

    英语:traces of human presence

    意思:(人迹,人迹)
    见“人蹟”。

    近义词: 足迹

  • 黄蒿

    读音:huáng hāo

    繁体字:黃蒿

    意思:(黄蒿,黄蒿)
    枯黄了的蒿草。亦泛指枯草。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七:

  • 断岸

    读音:duàn àn

    繁体字:斷岸

    意思:(断岸,断岸)
    江边绝壁。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崒若断岸,矗似长云。”
      ▶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曹寅《北行

  • 少人

    读音:shǎo rén

    繁体字:少人

    意思:
     1.轻视人。
      ▶《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
      ▶《三国志•魏志•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