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意思:只应打鞋从你处,没有发现平时与愿违。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写照,通过描绘作者病榻上对往日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木枕蒲团病更宜”中,“木枕蒲团”描绘了作者卧病在床的生活场景,而“病更宜”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木枕、蒲团都是简朴的卧具,象征着作者追求的闲适生活。 “从教恶少事鞍鞿”中,“恶少”指的是俗人俗事,作者对这些已经不再留恋,表明他已经看淡世俗名利。 “元无王老又何怨”中的“元无王老”指的是作者已经看破红尘,不再有世俗的欲望和怨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不有曲生谁与归”中,“曲生”指的是酒,“与归”则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喜爱。没有酒,作者的生活将会失去乐趣,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六日取蟾乖世用”和“三年刻楮费天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闲适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的感慨。“乖世用”和“费天机”都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违逆,显示了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 最后两句“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中,“杖屦从公”描绘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满足。这两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平生追求的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晚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坚持,以及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木枕蒲团病更宜,从教恶少事鞍鞿。
元无王老又何怨,不有麯生谁与归。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只应杖屦从公处,未觉平生与愿违。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杖屦

    读音:zhàng jù

    繁体字:杖屨

    意思:(杖屦,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
      ▶《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

  • 从公

    读音:cóng gōng

    繁体字:從公

    意思:(从公,从公)

     1.办理公务;参与公事。
      ▶唐·马戴《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