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赵景温筠居轩》 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

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

意思:高吟叫天空,半夜笙箫听说。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寄题赵景温筠居轩》

全文赏析

这首诗《相逢汉江边》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誉之诗,表达了诗人对汉江边相逢的欣喜之情。 首联“相逢汉江边,盗起方如云。当时苍黄意,亦可无此君。”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的情景,当时正逢乱世,盗贼四起,然而在乱世之中,诗人与友人的相遇却显得尤为珍贵。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乱世之中,也愿意与友人共度时光。 颔联“俗士固鲜欢,王孙终逸群。”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认为那些庸俗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欢乐,而那些王孙贵族也终究无法与他们相比。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之情。 颈联“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诗人透过窗户看到修长的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的几联中,“碧干立疏雨,丛梢冒斜曛”一句描绘了雨后的汉江边景色,碧绿的竹干在疏雨中挺立,竹叶的尖端在夕阳的余晖中闪闪发光。这些景色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诗意和美感。 最后,“何时微月夕,胡床与予分。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月色下共享时光的愿望,他们将坐在胡床上高声吟诗,呼唤天风,也许在半夜时分,还能听到笙箫之声。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江边相逢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相逢汉江边,盗起方如云。
当时苍黄意,亦可无此君。
俗士固鲜欢,王孙终逸群。
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
碧干立疏雨,丛梢冒斜曛。
引君着胜地,世事从纷纷。
何时微月夕,胡床与予分。
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夜半

    读音:yè bàn

    繁体字:夜半

    英语:midnight

    意思:
     1.半夜。
      ▶《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

  • 高吟

    读音:gāo yín

    繁体字:高吟

    意思: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郑谷《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绶位卑甘晚达,登

  • 呼天

    读音:hū tiān

    繁体字:呼天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