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香炉峰顶》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意思:一同去游览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登香炉峰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香炉峰时所写,通过对攀登过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渴望。 首先,作者对香炉峰心生向往,尽管终年为俗事所牵,今日才有机会一往。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厌倦。 攀登过程中,作者手脚并用,攀爬危石,表现出勇敢和毅力。然而,也有两人因害怕而不敢上,这反映了人性的软弱和恐惧。然而,作者最终还是成功登上了峰顶,这一行动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和决心。 登上峰顶后,作者看到了万寻的高低差距,无数丈的阔狭变化,以及江水如细绳般微小,湓城如掌中物。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广阔,同时也让作者感受到了宇宙的无限。 然而,作者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束缚,只能感叹自己为何如此忙碌,未能享受自由。最后,他归去后自嗟自叹,低头进入蚁壤,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攀登香炉峰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决心和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
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怳怳。
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
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
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四人

    读音:sì rén

    繁体字:四人

    意思:四民。
      ▶唐·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于是安四人,敷五教。”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于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

  • 同游

    读音:tóng yóu

    繁体字:衕游

    意思:(参见同游)
    亦作“同游”。
     
     1.互相交往。
      ▶《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
      ▶《荀子•法行》:“曾子曰

  • 不敢

    读音:bù gǎn

    繁体字:不敢

    英语:dare not

    意思:
     1.谓没胆量,没勇气。亦表示没有胆量做某事。
      ▶《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 三四

    读音:sān sì

    繁体字:三四

    意思:
     1.犹言再三再四。
      ▶《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欧阳修《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