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度南涧》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意思: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石矶西畔问渔船。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度南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探访隐士的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诗人以景起笔,用“隐隐飞桥”和“隔野烟”描绘出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卷。桥在云烟缭绕的山谷中若隐若现,桥下溪水潺潺,桥上人来人往。这一幕幕都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显得宁静而神秘。 第二句“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走到溪边,向渔夫询问隐士的居处。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探访的急切心情。 第三句“桃花尽日随流水”,诗人借景抒情,用桃花随流水表达出探访隐士后的失落感。诗人虽然找到了隐士的居处,但无法与隐士相见,只能看到桃花随着流水消逝,表达出诗人的惆怅之情。 最后一句“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以问句结尾,表达出对隐士居处的疑惑和向往之情。诗人询问清溪的尽头在哪里,希望找到隐士的洞府。这一问充满了诗人的渴望和期待,也给整首诗增添了无限的韵味。 整首诗以优美的景色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探访隐士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飞桥

    读音:fēi qiáo

    繁体字:飛橋

    意思:(飞桥,飞桥)

     1.架设于高空的桥梁。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

  • 渔船

    解释

    渔船 yúchuán

    (1) [fish boat;trawler]∶从事捕鱼的船

    (2) [fishing vessel]∶用于商业捕捞的船

    引用解释

    渔民作业

  • 隐隐

    读音:yǐn yǐn

    繁体字:隱隱

    英语:indistinct; faint

    意思:(隐隐,隐隐)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