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陈蕃传》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意思:枉教室内灰尘堆积,天下什么时候打扫得来。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读陈蕃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描绘和评价陈仲举的行为和态度的。 首句“仲举高谈亦壮哉”中,仲举是指东汉末年的陈蕃,他年轻时曾与名士郭太、李元礼等交往,谈论时事,慷慨激昂,表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这句诗通过“高谈”一词,表达出陈蕃的雄辩之才和远大抱负。 第二句“白头狼狈只堪哀”则描绘了陈蕃在晚年时的困顿和狼狈。狼狈,形容处境困窘,这里用来形容陈蕃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无奈和悲哀。 第三句“枉教一室尘如积”中的“枉教”一词表达了徒劳无益的意思,即即使陈蕃把家里打扫得再干净,也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环境的污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蕃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同情和感慨。 最后一句“天下何曾扫得来”是对陈蕃扫除天下污浊的质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蕃理想过于宏大、难以实现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陈蕃的壮志凌云和晚年困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同情和感慨,以及对理想过于宏大、难以实现的无奈和质疑。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得来

    读音:de lái

    繁体字:得來

    意思:(得来,得来)
    I
    觅得,求得。
       ▶《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汉·何休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齐人语也,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

  • 天下

    读音:tiān xià

    繁体字:天下

    短语: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land under heaven

  • 枉教

    读音:wǎng jiào

    繁体字:枉教

    意思:敬辞。犹言屈尊赐教。
      ▶宋·王安石《与李修撰书》:“乃烦枉教,慰感何可复言,尤喜动止多福。”

    解释:1.敬辞。犹言屈尊赐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