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寓居有感三首》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意思:黑须寄在白胡须生长,一度秋风减几根。

出自作者[唐]司空图的《寓居有感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组感人至深的诗,渗透着老臣对圣明的忠诚与不舍,以及岁月的无情和生涯的无奈。诗的情感色彩深沉且复杂,表达了人生暮年的悲凉、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生活无常的感叹。 首句中“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展现了老臣对世道淡薄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圣明的忠诚和不愿在残年辜负这份忠诚的决心。他深知世道艰难,忠诚难以维持,但他依然坚守,不忍辜负。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这句诗透露出老臣的期待和壮志,他希望能等到东封之时,得到庆赐,自己的名字能被刻在碑阴,以此彰显他的功绩和忠诚。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这句诗描绘出老臣在残年之中,虽然对生活有所倦怠,但仍然坚守岗位,不愿放弃,只能以酒消愁,懒于过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人们在河堤上相送,一曲晴川隔着蓼花,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离别之苦。 最后“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和“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则表现了老臣对岁月无情的感叹,黑须变白,秋风又使之减少,频繁的送别让他情绪低落,更加伤情。 整组诗情感深沉,韵味悠长,通过对老臣内心世界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岁月的无情和忠诚的难能可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白须

    读音:bái xū

    繁体字:白須

    意思:(白须,白须)
    见“白鬚”。

    解释:1.见\"白须\"。

    造句: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一度

    读音:yí dù

    繁体字:一度

    短语:一个

    英语:for a time

    意思:
     1.计量日月星辰运行距离的一个单位。
      ▶《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以周

  • 生一

    读音:shēng yī

    繁体字:生一

    意思:即太一。神名。
      ▶唐·颜真卿《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生一,捨宅叹珣玟。”参见“太一”。

    解释:1.即太一。神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