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立秋柬钝剑松江》 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意思:江海悲冥灭,音讯长久沉寂。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立秋柬钝剑松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叶、江海、音尘、人、秋色、恨、梦云、弋者、飞鸿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寂寥图,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无尽的思念。 首句“庭梧一叶下,馀暑未全消”,点明了时令,同时“一叶下”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但“馀暑未全消”又表明夏日尚未完全结束,这种季节交替的时刻,往往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 “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深深的孤独感。诗人可能是在江海之滨,望着无边无际的海洋,感到自己的志向如同冥冥中的江海一样深广,但同时又感到与朋友的音讯隔绝,这种寂寥和孤独感可能源于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人先秋色老,恨入梦云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在诗人看来,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变老,而自己的遗憾和思念,就像梦中的云一样,远在天涯。 “弋者诚何意,飞鸿篡九霄。”最后两句以疑问结尾,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诗人可能是在问那些在天空飞翔的弋者,他们是否知道我的心情,是否可以传递我的思念。而飞鸿则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再也看不见了。这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也可能是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无尽的思念。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庭梧一叶下,馀暑未全消。
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人先秋色老,恨入梦云遥。
弋者诚何意,飞鸿篡九霄。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音尘

    解释

    音尘 yīnchén

    [news] 音信;消息

    五年隔阔音尘断

    引用解释

    1.音信,消息。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絶,哭无声兮气将咽。”《文选·谢庄<月赋

  • 江海

    读音:jiāng hǎi

    繁体字:江海

    意思:
     1.江和海。
      ▶《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岑参《送张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