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游乐》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

意思:儿童苏合弹,女子蒲葵扇。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春游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童、倡女欢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描绘了游童手持名贵的苏合弹香料,倡女则手执蒲葵扇。这里通过物品的贵重和使用的对象,暗示了游童倡女生活的高贵和优游。苏合弹香料是古代贵族才能享用的物品,而蒲葵扇则是普通百姓家的用品,两者结合,更显出游童倡女的身份特殊。 “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描绘了太阳初升,阳光洒满城市,游童倡女在阳光下偶然相遇的情景。这里的“相思”二字,暗示了他们可能并非初次相遇,而是久别重逢,增添了诗的韵味。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描绘了游童倡女携手同游,褰裳踏草的情景,表现出他们的青春活力。理鬓、回花面等动作,则描绘出他们的细致和优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描绘了薄暮时分,游童倡女未一同归去,留恋于花草丛生的地方。这里的“留情此芳甸”表达了他们留恋于美好时光的情感,也暗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游童倡女欢游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物品、动作、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游童倡女的高贵优雅的生活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通过游童倡女的欢游情景,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
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作者介绍 郁达夫简介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苏合

    读音:sū hé

    繁体字:蘇合

    意思:(苏合,苏合)
    即苏合香。
      ▶《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晋·郭义恭《广志》:“苏合出大秦,或云苏合国。人採之,筌(笮)其汁以为香膏,卖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也

  • 蒲葵

    读音:pú kuí

    繁体字:蒲葵

    英语:Chinese fan-palm

    意思:
     1.常绿乔木,叶子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在叶腋间,花小,果实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生长在热

  • 游童

    读音:yóu tóng

    繁体字:游童

    意思:(参见游童)
    嬉游的小孩。
      ▶《三国志•蜀志•郄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谏。”
      ▶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

  • 葵扇

    读音:kuí shàn

    繁体字:葵扇

    英语:palm fan

    意思:用蒲葵叶制成的扇子。俗称芭蕉扇。
      ▶《晋书•谢安传》:“有蒲葵扇五万。”
      ▶唐·白居易《游丰乐招提佛光三寺》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