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试院中秋》 为须通晓照清樽,莫遣中宵生薄雾。

为须通晓照清樽,莫遣中宵生薄雾。

意思:为需要通晓照清樽,没有派半夜生薄雾。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试院中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独自品味这美景时的寂寥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秋风吹空雁旁午”中,“秋风”和“雁”两个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吹空”和“旁午”则表现出秋风强劲、雁群侧飞的生动画面,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 次句“长天无云月呈露”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无云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形成了清澈透明的夜景,而“呈露”一词则表现了月亮的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 接着,“为须通晓照清樽”一句中,“通晓”和“清樽”表达了诗人想要通宵达旦地欣赏这美景,并以清酒相伴,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独自品味时的寂寥。 最后一句“莫遣中宵生薄雾”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夜景的珍惜,希望夜色中不要生出薄雾,破坏了这份美好。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希望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因素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歌语言流畅,意象生动,让人读来能感受到秋天的寂寥和宁静,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风吹空雁旁午,长天无云月呈露。
为须通晓照清樽,莫遣中宵生薄雾。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通晓

    读音:tōng xiǎo

    繁体字:通曉

    短语:知晓 融会贯通 谙 会 贯 相通 通

    英语:make acquainted with

    意思:(通晓,通晓)

  • 薄雾

    读音:bó wù

    繁体字:薄霧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