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越王楼》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声绕槛流。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声绕槛流。

意思:山分冷翠侵犯屋檐滴,水把寒声绕栏杆流。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越王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越王楼的壮丽景象和独特风情。 首句“跨险盘危压古州,至今传号越王楼”,直接点明了主题——越王楼是一座位于险要之地、盘旋而上的古老建筑,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它以压倒性的气势和历史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声绕槛流”,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越王楼的景色。翠绿的山峦从檐下滴下清冷的翠滴,水声从槛外响彻耳畔,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氛。这里的“冷翠”、“寒声”不仅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时间——清冷的山色、寒冬的水声,都象征着这座古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一座历史悠久的越王楼,矗立在险要之地,俯瞰着古州的一切。山峦、水声、翠滴和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建筑美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越王楼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自然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跨险盘危压古州,至今传号越王楼。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声绕槛流。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寒声

    读音:hán shēng

    繁体字:寒聲

    意思:(寒声,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朱邺《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杨万里《霰》诗:“寒

  • 冷翠

    读音:lěng cuì

    繁体字:冷翠

    意思: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唐·陆龟蒙《秋荷》诗:“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宋·苏轼《入峡》诗:“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宋·吴文英《水

  • 滴水

    读音:dī shuǐ

    繁体字:滴水

    英语:throating

    意思:
     1.滴注漏壶之水。
      ▶唐·李贺《李夫人》诗:“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参见“滴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