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笙磬同音诗》 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意思:谁将嶰谷韵,悄悄汇合泗滨风。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笙磬同音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鼓箕名本异,拊石意何同》是一首对音乐的赞美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音乐所蕴含的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鼓箕和石的敲击声,表达了对声音的敏感和喜爱。他指出,虽然鼓箕和石的吹击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声音却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美妙的音乐。这种声音的融合,也象征着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其次,诗人对音乐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引用了嶰谷和泗滨的风声,暗示了音乐与自然界的联系。他提醒人们不要去追求那些虚幻的神话,而应该关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哲理。这种哲理是深远的,它超越了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真理。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凤鸣和兽舞的音乐形象,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整首诗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敬意,它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音乐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诗人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我们应该珍视音乐,欣赏音乐,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鼓箕名本异,拊石意何同。
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
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
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
古乐何人会,须知政在中。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泗滨

    读音:sì bīn

    繁体字:泗濱

    意思:(泗滨,泗滨)
    指用泗滨石所作之磬。
      ▶宋·王禹偁《笙磬同音诗》:“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参见“泗石”。

    解释:1.指用泗滨石所作之

  • 嶰谷

    读音:xiè gǔ

    繁体字:嶰穀

    意思:昆仑山北谷名。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序》:“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阴,取竹于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
      ▶《文选•左思<吴都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