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干越亭》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意思: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险押送残春。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干越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感性的方式描绘了楚水的美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首句“楚水萧萧多病身”,直接点明地点和作者的状态。楚水,即楚地的河流,此处可能暗指作者的家乡或与作者情感密切相关的楚地。萧萧,形容水流的声音,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多病身,则表达了作者身体状况不佳,同时也为后面的“强凭危槛送残春”做了铺垫。 “强凭危槛送残春”,作者虽然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登上高高的船栏,目送着春天远去,表达出一种坚韧和决绝。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这句诗用高城的起伏的山陵和谷地,与流水的越秦之水相对比,表达了人生的复杂和多样,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这两句描绘了楚水周围的自然景色,藤萝和蛟蜃都是自然界的生物,但在这里,它们似乎在作怪,暗喻着作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回首征途的场景,泪水打湿了头巾,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楚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楚水

    读音:chǔ shuǐ

    繁体字:楚水

    意思:
     1.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槛送

    读音:jiàn sòng

    繁体字:檻送

    意思:(槛送,槛送)
    以囚车押送。
      ▶《新唐书•高崇文传》:“闢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晋·祖臺之《志怪》:“保乃斫取之,缚着楼柱。明日

  • 残春

    读音:cán chūn

    繁体字:殘春

    意思:(残春,残春)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唐·贾岛《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复到凉。”
      ▶宋·李清照《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