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意思:年轻时曾披露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出自作者[宋]吴儆的《次徐令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是一首描绘边疆生活的七言律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作者曾经经历过九虎关这样的边疆险地,但现在却已经年老,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驰骋疆场。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颔联“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表达了作者对边疆人民生活的关注。作者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对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他感叹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地方官,无法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只能关注庄稼的长势和收成情况。这种关注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关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颈联“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描绘了边疆的景象。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榆柳、关河和牛羊。这里也没有警戒和防备,只有和平和宁静。这种景象体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尾联“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作者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用,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他也提醒人们,现在国家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和准备,因为战争的风险仍然存在。这种担忧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责任感。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