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句》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意思:争似碧澜堂上望,稀疏烟树寂寞沙洲。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碧澜堂上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争似碧澜堂上望”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视角,表现出对广阔景色的向往和欣赏。次句“疏疏烟树漠汀洲”则描绘了近处的景色,烟树稀疏地分布在汀洲上,形成了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远近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美丽生活的追求。 在语言的运用上,诗人采用了简洁而精炼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意的美感。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自然美和生活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汀洲

    读音:tīng zhōu

    繁体字:汀洲

    英语:islet in a stream

    意思:水中小洲。
      ▶《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唐·李商隐《安定城

  • 堂上

    读音:táng shàng

    繁体字:堂上

    英语:one\'s parents

    意思:
     1.殿堂上;正厅上。
      ▶《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
      ▶《玉臺新咏•

  • 疏疏

    读音:shū shū

    繁体字:疏疏

    意思:
     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
      ▶《韩诗外传》卷三:“子路盛服以见孔子。
      ▶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许维遹集释:“‘疏疏’,读为‘楚楚’。
      ▶

  • 争似

    读音:zhēng sì

    繁体字:爭似

    意思:(争似,争似)
    怎似。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宋·柳永《慢卷紬》词:“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繫。”

  • 疏烟

    读音:shū yān

    繁体字:疏煙

    意思:(疏烟,疏烟)
    谓香火冷落。
      ▶清·然修《金山》诗:“蕲王有庙疏烟冷,郭璞无坟乱石多。”

    解释:1.亦作\"踈烟\"。 2.谓香火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