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狂言示诸侄》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意思:人们欺骗不识字,我愧进攻文章。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狂言示诸侄》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对物质的简单追求,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知足常乐的珍视。 首段开始,作者就表达了自己对不识字却能攻文、不得官却能居班秩的坦然接受,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作者又表达了自己老而无疾、婚嫁毕的幸运,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泰然。这些描述都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满足。 然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物质的简单追求,如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以及对住所的简单要求。这都显示出他对物质的淡泊。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强调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知足常乐。他并不因为拥有小宅而感到不满,也不羡慕鞍马多骑的人。他甚至表示,相对于别人来说算是幸运,但他所拥有的已经足够。他以此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作者以一种自嘲和谦逊的方式告诫自己的侄子,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对物质的简单追求,以及对健康和知足的珍视。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智慧和哲理的展示,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
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识字

    读音:shí zì

    繁体字:識字

    英语:to learn to read

    意思:(识字,识字)

     1.认识文字。
      ▶《宋书•沈庆之传》:“庆之手不知书,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

  • 文笔

    读音:wén bǐ

    繁体字:文筆

    短语:笔势

    英语:style of writing

    意思:(文笔,文笔)

     1.文辞,文章。
      ▶《晋书•习凿齿传》

  • 不识

    读音:bù shí

    繁体字:不識

    英语:fail to see; be ignorant of; not know; not appreciate

    意思:(不识,不识)

     1.不知道,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