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李祐道人(一作赠道士)》 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

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

意思:都怀疑有仙术,问着却愁人。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赠李祐道人(一作赠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闒茸复埃尘,难亲复易亲。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只是耽浮蚁,曾云见泣麟。相逢先合手,浑似有前因。》是由一位作者以独特的语言风格描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首先,诗的开头“闒茸复埃尘,难亲复易亲。”描绘出一种矛盾的情感状态。一方面,作者认为这种情感如同闒茸(一种不显眼的植物),虽然不起眼,但却容易亲近;另一方面,它又像尘埃一样,看似容易接近,实则难以把握。这种描绘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的困惑和挣扎。 “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状态的理解。人们对于这种情感既怀疑它有无穷的魅力,又担心一旦深入其中就会陷入困扰。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只是耽浮蚁,曾云见泣麟。相逢先合手,浑似有前因。”这几句诗则描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作者将这种情感比作耽于杯中的浮蚁,那是一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滋味;又将它比作传说中的泣麟,那是一种深深的、无法言说的哀伤。而当两人相遇时,他们仿佛有前世的缘分,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它既揭示了人们在情感关系中的困惑和挣扎,又展示了他们内心的深情和哀伤。这种情感体验既难以捉摸又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闒茸复埃尘,难亲复易亲。
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
只是耽浮蚁,曾云见泣麟。
相逢先合手,浑似有前因。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愁人

    读音:chóu rén

    繁体字:愁人

    意思:
     1.令人发愁。
      ▶《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傅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