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颍公清风庥》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意思:伊皋垂训都王度,周召陈诗全国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读颍公清风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诗,赞美了伊皋、周公、召公等古代贤臣的训诫和诗教,以及相君的功德无穷。整首诗洋溢着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相君德政的赞美之情。 首句“伊皋垂训皆王度”,伊皋是指古代的两位贤相伊尹和皋陶,他们的训诫都是王者之道,垂训千古。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古代贤相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相君的治国之道与古代圣贤之道一脉相承。 次句“周召陈诗尽国风”,周召是指周公和召公,他们都是古代的圣贤,陈诗则是指《诗经》中的《陈风》。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古代诗经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相君的治国之道符合国风,顺应民心。 第三句“非独立言方不朽”,意思是说,这些古代圣贤的言论并非只是独立存在,而是因为其言论具有不朽的价值,得以流传千古。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古代圣贤言论的重要性,也暗示了相君的功德也是不朽的。 最后一句“相君功德已无穷”,直接点明了相君的功德无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无穷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相君功德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贤臣明君的向往和对德政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崇尚圣贤、注重德治的传统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伊皋

    读音:yī gāo

    繁体字:伊皋

    意思: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汉·刘向《九叹•愍命》:“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伦以充庐。”
      ▶《后汉书•班固传》:“将军宜详

  • 陈诗

    读音:chén shī

    繁体字:陳詩

    意思:(陈诗,陈诗)

     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
      ▶《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郑玄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孔颖达

  • 国风

    读音:guó fēng

    繁体字:國風

    英语:national practice of forms of behavior

    意思:(国风,国风)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

  • 垂训

    读音:chuí xùn

    繁体字:垂訓

    意思:(垂训,垂训)
    垂示教训。
      ▶《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
      ▶刘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
      ▶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