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黄子中南陂集》 争如兀坐茅檐下,得见凌云五凤楼。

争如兀坐茅檐下,得见凌云五凤楼。

意思:争如端坐在茅屋的屋檐下,发现凌云五凤楼。

出自作者[宋]刘天麟的《题黄子中南陂集》

全文赏析

《题黄子中南陂集》是宋代诗人刘天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诗到元和字永和,半山老子鬓苍皤。 平生不晓樊川意,刚把梅花比菊花。”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黄子中南陂集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一些感慨。 首句“诗到元和字永和”,意为诗歌到了元和年间,文字已经永远地流传下来。这里的“元和”指的是唐代的一个时期,而“永和”则是指诗歌的文字能够永远流传下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黄子中南陂集的高度赞扬,认为其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经久不衰。 第二句“半山老子鬓苍皤”,意为半山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这里的“半山老子”指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他曾经在洛阳的香山隐居,因此被称为“半山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年事已高。 第三句“平生不晓樊川意”,意为我一生都不明白樊川的用意。这里的“樊川”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他的字就是樊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杜牧诗歌的不解之处,可能是因为杜牧的诗歌意境深远,难以理解。 最后一句“刚把梅花比菊花”,意为刚刚把梅花与菊花进行比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黄子中南陂集中某些诗句的喜爱,认为其将梅花与菊花进行比较,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子中南陂集的赞美,以及对白居易、杜牧等诗人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的一些描绘也展现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叹苦吟诗不老,羡君词气凛横秋。
争如兀坐茅檐下,得见凌云五凤楼。

关键词解释

  • 五凤楼

    引用解释

    古楼名。 唐 在 洛阳 建 五凤楼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 梁太祖 朱温 即位,重建 五凤楼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 宋 周翰 《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宋 曾慥 《类说》卷五三引《谈苑》:“ 韩溥 、 韩洎 咸有词学, 洎 尝轻 溥 ,语人曰:‘

  • 凌云

    读音:líng yún

    繁体字:凌雲

    短语:最高 危 峨 参天 嵩

    英语:reach the clouds

    意思:(参见凌云,凌云)

    近义

  • 争如

    读音:zhēng rú

    繁体字:爭如

    意思:(争如,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韦庄《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

  • 兀坐

    解释

    兀坐 wùzuò

    [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引用解释

    独自端坐。 唐

  • 茅檐

    读音:máo yán

    繁体字:茅檐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
     茅屋。
    ▶宋辛弃疾《清平乐》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刘克庄《田舍即事》诗之七:“生

  • 下得

    读音:xià de

    繁体字:下得

    意思:捨得;忍心。
      ▶宋·辛弃疾《粉蝶儿》词:“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薄倖的冤家好下得,甚把人抛躲?”元·白朴

  • 凤楼

    读音:fèng lóu

    繁体字:鳳樓

    意思:(凤楼,凤楼)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宋·张孝祥《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