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意思:自然可以下眼泪,为什么还要残阳。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痛。 首句“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芳草,通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而“复”字则暗示了诗人多次的离别,使得离愁别绪更加浓烈。而“断肠还断肠”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少次,这种痛苦依然如故,让人心如刀绞。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悲伤。自然,这里指的是生活的常态,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让诗人不禁泪流满面。而“何必更残阳”则表达了即使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离别的悲伤依然存在,这种悲伤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环境的限制。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两句,诗人以楚岸和燕鸿这两个意象,表达了离别的遥远和孤独。楚岸,暗示了诗人的故乡在遥远的楚地;燕鸿三两行,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燕鸿是候鸟,常常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最后,“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和离别之痛。有家归不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切,而别君觞,则暗示了诗人与朋友的离别。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痛。诗人通过芳草、夕阳、楚岸、燕鸿等意象,将离别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
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残阳

    读音:cán yáng

    繁体字:殘陽

    短语:斜阳

    英语:the setting sun

    意思:(残阳,残阳)
    犹夕阳。
      ▶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诗:“破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自然

    读音:zì rán

    繁体字:自然

    短语:决计 必定 一定 肯定 毫无疑问 早晚 得 必 迟早 一准 定

    英语:nature

    意思:
     1.天然,非人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