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古二十六首》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

意思:贝叶收获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

出自作者[宋]释嗣宗的《颂古二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是一首对佛教教义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崇高敬和对其深远影响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形象地表达出来。 首先,“贝叶收不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佛教教义的丰富性和深邃性,如同贝叶经书一样,无法完全收尽。这表达了佛教教义的广博和深远,让人无法完全理解其全部内涵。 “一句无私万法印”一句,则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核心——无私,即无我利他的精神。这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也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这句诗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无私精神,超越了个体和私利的束缚,追求真理和智慧。 “千圣满口不能宣”一句,则表达了佛教教义的深奥和难以言传的性质。即使是许多圣人也不能完全表达佛教教义的精髓。这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教义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验和理解。 “岭梅漏泄春光信”一句,则以春天的象征物——梅花来比喻佛教教义的启示和智慧的光芒。梅花在春天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佛教教义则像梅花一样,能够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示,引导人们走向真理和光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理解。它赞美了佛教的无私精神,强调了其深奥和难以言传的性质,同时也表达了佛教教义能够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示的寓意。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歌,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
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

关键词解释

  • 贝叶

    读音:bèi yè

    繁体字:貝葉

    英语:pattra leaves

    意思:(贝叶,贝叶)
    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玄奘《谢敕赉经序启》:“遂使给园精舍,并入提封;

  • 无私

    读音:wú sī

    繁体字:無私

    英语:selflessness

    意思:(无私,无私)
    公正没有偏心;不自私。
      ▶《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

  • 不尽

    读音:bù jìn

    繁体字:不儘

    英语:not to the utmost

    意思:(不尽,不尽)

     1.未完;无尽。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 句无

    读音:jù wú

    繁体字:句無

    意思:(句无,句无)
    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县。
      ▶《国语•越语上》:“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韦昭注:“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 法印

    读音:fǎ yìn

    繁体字:法印

    英语:Taoist seal

    意思:佛教语。判定佛法的标准。主要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
      ▶《大智度论》卷二二:“通达无碍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