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

意思:石知道水力疲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路、泉水、石壁、水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魅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首联“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描绘了山路崎岖、崖壁倾斜,满山泉水叮咚作响的场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秘。 颔联“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描绘了诗人急于观赏美景,不暇阅读书籍,全神贯注地倾听自然的声音,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壁坚硬如铁、平滑如镜的景象,突显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水瀑从镜面般的石壁上一飞而下,水花四溅,风生水起,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 “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此四句描绘了诗人在观赏美景时,想要休息一下,但突然有更多的水流涌来,清澈透明的水珠飞溅,犹如双龙争斗,景象壮观。 最后,“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此二句形容水瀑之深,水花落地之声犹如碎玉般清脆悦耳,令人陶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
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
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
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
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
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
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
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
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
酿泉为酒不用麴,春风吹作蒲萄绿。
醉写泉声入枯木,何处更寻响泉曲。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一泓

    读音:yī hóng

    繁体字:一泓

    意思: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昭槤《啸亭杂录•京师园亭》:“一泓清池,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

  • 水行

    引用解释

    1.水上航行。《庄子·天运》:“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史记·夏本纪》:“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晋书·傅玄传》:“大将军 苟晞 表请迁都,使 祗 出诣 河阴 ,修理舟檝,为水行之备。”

    2.谓游水。《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水军卒 司马福 多智而善水行。” 清 黄鷟来 《杂诗》:“水行剸蛟龙,陆出截虎

  • 半壁

    读音:bàn bì

    繁体字:半壁

    英语:half

    意思:
     1.半堵墻壁。
      ▶北周·庾信《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床书。”
      ▶唐·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

  • 水力

    读音:shuǐ lì

    繁体字:水力

    短语:自然力 风力 推力 浮力 核动力 内力 应力 原动力 外力 弹力 分力 电力

    英语:water power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