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意思:蛀虫简给编试一寻,沉寂前的事好像现在。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咏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作者通过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反思了历史上的政治事件,对人性、权力、道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联“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献的珍视和对其所载历史事件的沉思。通过“寂寥前事似如今”一句,诗人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开篇便有了深厚的底蕴。 颔联“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和象征,通过描述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具和饰品,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文人交往的向往。 颈联“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这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反思,他质疑那些片言只语是否真的能够影响国家大局,同时他也警惕那些不正之言是否真的能够动摇人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真理的坚守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尾联“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最后,诗人对已故的郝泚(可能是个历史人物)表示了遗憾,他感叹郝泚的错误如何导致了对西蕃的错误判断和损失。这里,诗人再次反思历史,表达了对历史错误的警醒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人性道德的深入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历史,坚守道德,警惕错误和偏见的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前事

    读音:qián shì

    繁体字:前事

    英语:antecedent

    反义词: 后事

    详细释义:以前的事。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定海内者无私雠,勿以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 如今

    读音:rú jīn

    繁体字:如今

    短语:兹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现 今天

    英语:nowadays

    意思:现在。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

  • 蠹简

    读音:dù jiǎn

    繁体字:蠹簡

    意思:(蠹简,蠹简)
    被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徒以研寻蠹简,穿凿遗文,菁华久谢,糟粕为偶。”
      ▶宋·陆游《掩扉》诗:“一编蠹简从吾

  • 遗编

    读音:yí biān

    繁体字:遺編

    意思:(遗编,遗编)

     1.指前人留下的着作。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壸奥。”
      ▶宋·苏辙《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