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溪庵十首》 绝怜樗里无标致,一暮何须夹二宫。

绝怜樗里无标致,一暮何须夹二宫。

意思:非常同情樗里没有标致,一个晚上又何须在二宫。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溪庵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哲理的交织。诗中描绘了诗人与童子在林间游玩的场景,同时通过这个场景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首联“挟册相从只一童,林间终日饱松风。”描绘了诗人和童子在林间游玩,只有一童陪伴的场景。而“林间终日饱松风”则描绘了林间的自然环境,松树摇曳,风声松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简单纯朴的向往。 颔联“小窗面野容山入,曲甽分溪与沼通。”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色,小窗面对着广阔的原野,山峦入眼,曲甽分溪,溪流与池塘相通。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细腻描绘能力。 颈联“定有裔孙寻远祖,尽教智叟笑愚翁。”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代相传”和“智者愚者”的看法。诗人认为,无论智愚,只要有人愿意去寻找自己的根源,去传承自己的文化,那么世代相传的精神就会一直存在。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传承和文化的重视。 尾联“绝怜樗里无标致,一暮何须夹二宫。”诗人以樗里(一种树木)为喻,表达了对平凡、质朴、无华丽的樗里的喜爱,即使它在一暮之间不需要夹二宫(皇宫),也值得被欣赏和珍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质朴无华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平凡事物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承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智者愚者的平等看待。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挟册相从只一童,林间终日饱松风。
小窗面野容山入,曲甽分溪与沼通。
定有裔孙寻远祖,尽教智叟笑愚翁。
绝怜樗里无标致,一暮何须夹二宫。
作者介绍 徐玑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二宫

    读音:èr gōng

    繁体字:二宮

    意思:(二宫,二宫)
    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
      (1)指二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俪二宫。”
      ▶刘孝标注引《中

  • 标致

    读音:biāo zhì

    繁体字:標緻

    短语:美貌 婵娟 绰约 倾城倾国 柔美 绝色 嫣然 体面 国色天香

    英语:pulchritude

    意思:(参见标緻,标致)<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绝怜

    读音:jué lián

    繁体字:絕憐

    意思:(绝怜,绝怜)
    极其喜爱。
      ▶宋·杨万里《暮寒》诗:“绝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明·刘基《宿贾性之市隐》诗:“绝怜草色绿铺地,可爱梅花白照人。”

  • 樗里

    读音:chū lǐ

    繁体字:樗裏

    意思:樗里疾的省称,战国·秦惠王的异母弟。居于樗里,亦自号樗里子。善言词,多智慧,秦人号为“智囊”。参阅《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后以指多智的人或出众的智慧。
      ▶《

  • 致一

    读音:zhì yī

    繁体字:緻一

    意思:
     1.犹一致。
      ▶《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清·谭嗣同《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