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龚令国英约小集感冷暴下皈卧感而赋焉》 客里何烦病,春余不谓寒。

客里何烦病,春余不谓寒。

意思:客里用不着什么病,春天我说不冷。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龚令国英约小集感冷暴下皈卧感而赋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即将过去,夏日即将来临的时节,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客里何烦病,春余不谓寒”,作者在旅途中,并没有因为季节的转换而感到不适,反而觉得春天的尾声如此宜人,没有一丝寒意。这句诗描绘出作者心境的宁静与舒适,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并来无计柰,那得有怀宽”,并来是无奈的意思,作者面对无奈的事情,无法宽慰自己,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怀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憎药犹须强,耽书更暇看”这两句诗中,作者尽管感到无奈和苦闷,但仍需要强打精神去处理事情,比如吃药。而当他选择沉迷于书籍时,也找寻到了暂时的宽慰。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后两句“两亲问消息,敢道不平安”,这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他询问亲人的消息是否平安,但心中却不敢确认。这句诗将作者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亲人的担忧和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经历,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里何烦病,春余不谓寒。
并来无计柰,那得有怀宽。
憎药犹须强,耽书更暇看。
两亲问消息,敢道不平安。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何烦

    读音:hé fán

    繁体字:何煩

    意思:(何烦,何烦)
    何须,何必。
      ▶《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唐·高彦休《唐阙史•俳优人》:“《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

    <

  • 客里

    读音:kè lǐ

    繁体字:客裏

    意思:(客里,客里)
    离乡在外期间。
      ▶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刘一止《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