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
意思:我行陈宋经大泽,田地荒芜生茅不种麦子。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饥乌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北风夜雨乌翅湿,低飞野畦啄遗粒。啄食不饱还畏人,呜呼隔陇自求群。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贫困之间关系的诗。它通过描述北风、夜雨、乌鸦觅食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北风夜雨乌翅湿,低飞野畦啄遗粒。”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北风呼啸,大雨滂沱,乌鸦翅膀都被淋湿了,只能在田野的畦地里低飞,啄食残留的粮食。这句诗通过描绘乌鸦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暗示了农民在贫困中的艰难处境。
“啄食不饱还畏人,呜呼隔陇自求群。”描述了乌鸦虽然努力觅食,但因为食物不足,仍然害怕人类,只能无奈地离开,到隔陇的地方寻找同伴。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在贫困中孤立无援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况的深深同情。
“我行陈宋经大泽,田荒生茅不种麦。”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陈宋一带经过大片荒芜的田野,那里长满了茅草,却没有种植麦子。这句诗揭示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暗示了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
“空肠待饱明年禾,鸦鸦尔饥独奈何。”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和无奈:农民空空的肚子等待着明年庄稼的收成,而那些饥饿的乌鸦又该如何呢?这句诗既是对农民的同情,也是对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贫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它提醒我们关注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反思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