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丁子植》 吟情且勿放,民隐谅少摅。

吟情且勿放,民隐谅少摅。

意思:吟情且不要放,百姓隐瞒谅稍抒。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送丁子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少年读书生活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对少年刻苦读书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 首段“婉娈好少年,忆昨十五余。”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十五六岁的少年形象,他们温婉可爱,令人怀念。接着“割慈避父母,逊志亲师儒。”这两句表达了他们为了追求学问,舍弃了亲情,全心全意地跟随老师学习。 “已上破荒第,犹勤未见书。”这两句描绘了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勤奋读书,追求知识。 “平生烟雨外,秋浦荷菼初。”诗人通过描绘读书环境——烟雨中的世界,以及秋浦的荷花芦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少年们专心读书的形象。 “属官号高士,议政关惨舒。”诗人通过描绘他们作为官吏的身份,表现出他们不仅有学问,还有政治才能,关心民生疾苦。 “吟情且勿放,民隐谅少摅。”诗人以期望的口吻表达了对他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关心民间疾苦,抒解民间的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少年刻苦读书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少年们的身份、性格的刻画,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关心民生的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婉娈好少年,忆昨十五余。
割慈避父母,逊志亲师儒。
已上破荒第,犹勤未见书。
平生烟雨外,秋浦荷菼初。
属官号高士,议政关惨舒。
吟情且勿放,民隐谅少摅。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民隐

    读音:mín yǐn

    繁体字:民隱

    意思:(民隐,民隐)
    民众的痛苦。
      ▶《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注:“隐,痛也。”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 吟情

    读音:yín qíng

    繁体字:吟情

    意思:诗情;诗兴。
      ▶宋·赵师秀《秋色》诗:“幽人爱秋色,祇为属吟情。”
      ▶宋·戴复古《昭武太守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八:“诗本无形在窈冥,网罗天地运吟情。”
     

  • 放民

    读音:fàng mín

    繁体字:放民

    意思:放荡不羁的人。
      ▶宋·谢翱《鲁国图》诗:“被髮逢夫子,狂歌作放民。”

    造句:1996年2月27日:木栅线开放民众试乘。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