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卖墨陶叟》 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意思:日长小殿试黑丝,火光迸宝珠要浮动。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赠卖墨陶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赠龙井墨仙》,是一首赠予龙井老人墨仙的诗。诗中描绘了龙井老人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所制作的墨的品质和价值。 首联“龙井老人称墨仙,有家近在荆溪边”,诗人以龙井老人和其墨仙的身份为引子,表达了对老人及其墨的高度赞扬。龙井是著名的泉水产地,而墨仙则是形容老人的技艺高超,制作出的墨品如同仙品。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老人的家就在靠近荆溪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颔联“铁臼秋鸣竹屋雨,瓦篝春扫桐窗烟”,诗人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环境,展示了老人的清贫和朴素。在秋天的夜晚,老人家的竹屋被雨声敲打,而他则在铁臼旁捣磨着墨,制作着精美的墨品。在春天,他则扫除桐窗下的尘土,准备制作新的墨品。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示了老人的勤劳和专注,也突显了墨品的珍贵和价值。 颈联“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墨品的品质和价值。玄玉是墨的别称,而豹囊则是形容墨的精美包装。诗人表示,老人制作的墨品品质上乘,不敢轻易使用。同时,他还提到老人制作的墨品曾经被进贡到万里之外的地方,这进一步突显了墨品的珍贵和价值。 尾联“词臣供写《上林赋》,画史用作瀛洲图”,诗人表达了对老人及其墨品的敬仰之情。词臣是负责起草诏书的官员,他们需要使用好的墨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而画史则是画家的代表,他们也需要好的墨才能画出精美的作品。因此,诗人表示,老人制作的墨品可以供词臣们书写《上林赋》等重要文章,也可以被画史用作创作的重要材料。这也进一步突显了墨品的价值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龙井老人的描绘和对老人所制墨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老人及其技艺的高度赞扬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表达了对国家文化繁荣昌盛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赠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井老人称墨仙,有家近在荆溪边。
铁臼秋鸣竹屋雨,瓦篝春扫桐窗烟。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世间潘李今已无,黄金满箧争来沽。
词臣供写《上林赋》,画史用作瀛洲图。
文物年来颇凋弊,丧乱谁言少知贵。
便须从子乞双螺,醉草檄书磨楯鼻。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殿试

    读音:diàn shì

    繁体字:殿試

    英语: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意思:(殿试,殿试)

     1.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西汉时皇

  • 浮动

    读音:fú dòng

    繁体字:浮動

    短语:别 弯 变通 变 转变 变化无常 转移 扭转 更动 变迁 转 生成 成形 变卦 变动 变更 变化

    英语:(v) float and drif

  • 丝光

    读音:sī guāng

    繁体字:絲光

    意思:(丝光,丝光)

     1.指光线。
      ▶南朝·陈后主《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赋七韵诗》:“日里丝光动,水中花色沉。”
     
     2.丝的光泽。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