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讽五首》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意思:”越私通说话,小姑姑具黄粱。

出自作者[唐]李贺的《感讽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合浦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段描绘了合浦地区缺乏明珠和木奴的情景,暗示了当地自然资源匮乏,人民生活艰难。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越妇和吴蚕的劳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和对不公不义的社会现实的愤慨。 诗中的县官形象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他骑马来巡视,面色狰狞,紫须虬曲,手中拿着板书,威胁百姓要惩罚他们。然而,越妇却以桑树尚小为由,请求宽限时间,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坚韧。 诗中越妇的言语和行动也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品质。她通晓言语,能够和小姑一起解决困难。在县官离去后,她还让簿吏回到堂上,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应对能力。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精神,展现了他们的尊严和价值。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作者介绍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关键词解释

  • 小姑

    读音:xiǎo gū

    繁体字:小姑

    英语:husband\'s younger sister; sister-in-law

    意思:
     1.称丈夫之妹。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言语

    读音:yán yǔ

    繁体字:言語

    短语:讲 说 开口 张嘴 操 出口 道 开腔 叙 提 说道 云 谈 唠 摆 曰 称

    英语:speech

    意思:

  • 通言

    读音:tōng yán

    繁体字:通言

    意思:
     1.互通言语。
      ▶《汉书•郊祀志上》:“可使通言于神人。”
      ▶《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嫂通言礼禁严,手援须识是从权。”
     
     2.通达的言

  • 黄粱

    读音:huáng liáng

    繁体字:黃粱

    意思:(黄粱,黄粱)

     1.粟米名。即黄小米。
      ▶《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洪兴祖补注引《本草》:“黄粱出蜀、汉,商、浙闲亦种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