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
意思:何曾拔薤本,也不能用蒲草鞭子。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曹守司直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社会情况的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已满葵丘戌,民犹借一年”,描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场景,即葵丘戌已经完成,但百姓仍然需要借贷一年以维持生计,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薤本和蒲鞭是古代刑罚的一种象征,诗人用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刑罚的轻率和不公的批评。
“羡帑留修泮,公厨少起烟”,诗人对当时的政府表示赞赏,认为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足够的资金,使得泮宫得以修缮,同时也对公厨的食品供应表示赞赏,暗示了当时的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公共福利的关注。
最后,“今无采诗者,付与后人传”,诗人表达了对古代采诗制度的怀念,认为现在没有这样的制度了,应该交给后人去传承和发扬。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