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元次山诗有感而作》 争趋热翕翕,不念冷飕飕。

争趋热翕翕,不念冷飕飕。

意思:翕翕争趋热,不考虑冷飕飕。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读元次山诗有感而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民病未苏息,谁为远道州”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政治责任的责任感,对那些远离京城、身处边远之地的地方官吏的责问。 “争趋热翕翕,不念冷飕飕”两句,诗人通过描绘人民争相趋热的场景,揭示了炎热天气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人民疾苦的责问。 “摧剥先虫户,差科及钓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差役、赋税的沉重。诗人通过将“虫户”与“钓舟”并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认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君门千万里,欲往诉无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却无法向朝廷诉说的无奈和悲愤。诗人通过将“君门”与“万里”并提,强调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炎热天气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统治者的冷漠,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政治责任的责任感。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朴素而有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民病未苏息,谁为远道州。
争趋热翕翕,不念冷飕飕。
摧剥先虫户,差科及钓舟。
君门千万里,欲往诉无由。

关键词解释

  • 翕翕

    读音:xī xī

    繁体字:翕翕

    意思:
     1.失意不满貌。
      ▶《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注:“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2.苟合貌。
     

  • 冷飕飕

    解释

    冷飕飕 lěngsōusōu

    [chilling] 寒意甚浓

    被子没压好,后背冷飕飕的

    引用解释

    形容风冷或寒气逼人。 宋 汪元量 《满江红·吴江秋夜》词:“渔火已归鸿雁汊,櫂歌更在鸳鸯浦。

  • 飕飕

    读音:sōu sōu

    繁体字:颼颼

    意思:(飕飕,飕飕)

     1.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
      ▶《艺文类聚》卷一引汉·赵壹《迅风赋》:“啾啾飕飕,吟啸相求。”
      ▶宋·章丽贞《长相思》词:“风飕飕,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