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尉迟杯·隋堤路》 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意思:冶叶倡导条都认识,并且惯见、珍珠翡翠跳舞唱歌。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尉迟杯·隋堤路》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诗,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对隋堤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描绘出一种朦胧、幽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还宿河桥深处,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伤感和孤独。 接着,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表达了离别之人的无奈和伤感。画舸是无情的,不管离别之人的心情,只顾载着人们前行,将离别的伤感和痛苦留给了自己。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则表达了离别之人的痛苦和无奈,他们带着满腔的离恨和思念,离开了彼此。 然后,诗人回忆了过去在京华的欢乐时光,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这些回忆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但也更加凸显了离别的痛苦。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则描绘了当时欢聚的场景,人们相识于花街柳巷,见识了珠歌翠舞的繁华。 最后,诗人来到了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这里的环境变得荒凉和冷清,只有诗人独自一人,焚香祈祷。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让人感到心痛。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情感,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环境,更加凸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隋堤路。
渐日晚、密霭生深树。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
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
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 冶叶倡条

    引用解释

    形容扬柳枝叶婀娜多姿。亦借指妓女。 唐 李商隐 《燕台春》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徧相识。” 宋 周邦彦 《尉迟杯·离别》词:“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清 龚自珍 《台城路》词:“冶叶倡条,年年惯见,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嫵。”

    读音

  • 相识

    读音:xiāng shí

    繁体字:相識

    英语:acquaintance

    意思:(相识,相识)

     1.彼此认识。
      ▶《荀子•君道》:“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
      ▶

  • 倡条

    读音:chāng tiáo

    繁体字:倡條

    意思:(倡条,倡条)

     1.杨柳轻柔多姿的枝条。
      ▶《渔洋诗话》卷中引清·唐济武《再至金陵》诗:“鬖鬖风柳绿绿丝,略似倡条髮覆肩。”
      ▶清·张四科《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