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骨成山,箭瘢纷纷剑痕满。
意思:江南江北尸骨成山,箭瘢痕布满纷纷剑。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七歌效杜陵体》
全文创作背景
《七歌效杜陵体》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当时金朝入侵南方,宋朝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困苦。丘葵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
这首诗以“效杜陵体”为题,意味着丘葵在创作时受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影响。杜甫的诗歌以其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而著称,因此丘葵也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传达类似的主题。
诗中第一句“天寒岁暮两依依”,描绘了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然而,这种季节的变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喜悦,反而让人们更加忧虑国家的前途。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如“城郭烟尘犹满目”、“民力凋残已不堪”。
在诗的后半部分,丘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意味着即使国家已经破败,但山河依旧美丽,春天依然会到来。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并不能掩盖现实的残酷。最后一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的来说,《七歌效杜陵体》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丘葵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