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贫士 其五》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意思:袁安德行成楷模,阮公廉洁映西关。

出自作者[魏晋]陶渊明的《咏贫士 其五》

全文赏析

其五(1)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2)。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3)。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4)。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5)。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6)。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
(2)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家甚贫。《汝南先贤传》载,时
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
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
为孝廉”。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干:求取。
(3)阮公:其人其事未详。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4)刍藁(chúgāo 除槁):喂牲口的干草。藁同“稿”,谷类植物的茎秆。温:指取暖。穷人无
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莒(jū举):植物名。古代齐人称芋为芭(见《说文?艸
部》)。飡:同“餐”。
(5)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6)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
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渠,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道胜:道义取
胜,指安贫乐道之义。戚颜:忧愁的脸色。
(7)至德:最高尚的品德。冠邦闾:名冠家乡。邦,国。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这
一句评袁安。情节:清风亮节。映:照,辉映。西关:地名,当指阮公故里。
[译文]
袁安贫困阻积雪,
不去乞求心地安。
阮公见人来贿赂,
当日弃官归家园。
干草当床可取暖,
采芋足以充早餐。
岂不实在太辛苦?
忧虑变节非饥寒。
贫富二心常交战,
道义得胜带笑颜。
袁安德行成楷模,
阮公廉洁映西关。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作者介绍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关键词解释

  • 邦闾

    读音:bāng lǘ

    繁体字:邦閭

    意思:(邦闾,邦闾)
    郡邑乡里。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归其信义。”
      ▶晋·陶潜《咏贫士》之五:“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

  • 西关

    读音:xī guān

    繁体字:西關

    意思:(西关,西关)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
      ▶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沖。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

  • 至德

    引用解释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读音:zhì d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