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送徐大正》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意思: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木筏。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送徐大正》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江淮之间,前往登州与友人同舟,到达山阳时友人以诗相送,表达了深深的惜别之情。 首联“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直接点明离别时的场景,通过描绘酒盏照亮灯花,暗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而“知我归期渐有涯”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期待和思念,暗示着诗人归期将近,离别只是暂时的。 颔联“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通过描述渡江时萍聚成斗、并海时枣熟如瓜的景象,表达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同时也寓含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和期待。 颈联“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深情和不舍。明月邀请君共赏,青山则表示不收费用,这两句都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和期待。 尾联“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诗人表示将用千首新诗和一竿竹竿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深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场景、时光流逝、深情相邀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诗中也寓含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将赴登州同舟至山阳以诗见送留别)别时酒盏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汉江

    读音:hàn jiāng

    词语解释

    ⒈  即“汉水”。

    ⒉  在朝鲜半岛中部。源于太白山脉西坡,注入黄海的江华湾。长514千米。流域面积3.4万余平方千米。兼有航运、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 新诗

    读音:xīn shī

    繁体字:新詩

    英语:modern verse

    意思:(新诗,新诗)

     1.新的诗作。
      ▶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 一竿

    读音:yī gān

    繁体字:一竿

    意思:宋时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为“一竿”。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一竿。美者售钱三五十箇。近岁贵人务以声色为得意,妾价腾贵至五千缗,不复论箇数。”

  • 江槎

    读音:jiāng chá

    繁体字:江槎

    意思:江中的木筏。多指江船。
      ▶南朝·梁简文帝《送别》诗:“石菌生悬叶,江槎流卧枝。”
      ▶宋·苏辙《同子瞻次梅圣俞旧韵题乡舍木山》:“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