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解蹀躞》 幽房暗相遇。

幽房暗相遇。

意思:在房间黑暗相遇。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解蹀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通过对秋夜寒衾、梦余酒醒、满怀离苦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首句“候馆丹枫吹尽,面旋随风舞”,诗人以丹枫飘落的景象来描绘离别之人的心情,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不舍。秋风中丹枫片片飘落,如同离别之人的心在风中摇曳,让人感到无尽的哀愁。 “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诗人用霜月和孤旅的意象来描绘夜的寂静和孤独,表达了离别之人的孤独和无助。同时,飞来的霜月也象征着离别之人陪伴着旅人度过漫长的夜晚。 “还是独拥秋衾,梦余酒困都醒,满怀离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醒来后的孤独和离愁,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梦醒后的酒困和离苦,让人感到更加无助和失落。 “甚情绪。深念凌波微步。幽房暗相遇。泪珠都作,秋宵枕前雨”,诗人通过描绘思念之人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深念、微步、幽房等词语,描绘出思念之人的柔弱和娇羞,而泪珠都作则表达了离别之人的悲伤和痛苦。 “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诗人通过表达自己无法传递的愁绪和思念,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人希望通过征雁将愁带到对方身边,但这种愿望似乎难以实现。 整首诗以秋夜寂静、孤独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醒来后的孤独和离愁、思念之人的形象和情感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丹枫、霜月、孤旅、秋衾等,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也运用了音韵和谐、语言简练优美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候馆丹枫吹尽,面旋随风舞。
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
还是独拥秋衾,梦余酒困都醒,满怀离苦。
甚情绪。
深念凌波微步。
幽房暗相遇。
泪珠都作,秋宵枕前雨。
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 相遇

    读音:xiāng yù

    繁体字:相遇

    短语: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

    英语:encounter

    意思:
     1.遭遇;相逢。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幽房

    引用解释

    1.深暗的房间。 晋 张华 《情诗》:“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唐 李绰 《尚书故实》:“自柜而入,则别有幽房邃閤,詰曲深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今 苏州 道观僧寮,檀施极盛,化日之下,当无復幽房曲室渔色藏奸。”

    2.墓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抚灵櫬兮诀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窕。”《北史·后妃传上

  • 暗相

    读音:àn xiāng

    繁体字:暗相

    意思:谓盲人扪摸人体以测人之贵贱祸福。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盲妇﹞因自言善暗相,遍扪诸人皆贵。”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