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安昌侯》 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

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

意思:关中土地肥沃通泾渭,堂上繁声追逐音乐。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安昌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迁入新居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满足,对故乡沃土的热爱,对儒学道义的坚守,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联“莲勺移家近七迁,鲁儒章句世相传”,作者以自家的迁移史作为开头,暗示自己长期以来的迁居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鲁儒”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是一位儒学学者,一生研读儒家经典,传承儒家思想。“章句”指的是对经典的解释和阐述,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颔联“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描绘了作者的新居所处的环境。关中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发达地区,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通泾渭”表明了作者家门口就有水利资源丰富的河流。“堂上繁声逐管弦”则表达了作者对新居音乐之声的喜爱,管弦之声与诗人的儒雅气质相得益彰。 颈联“身服儒衣同繁义,日将卮酒对彭宣”,表达了作者对儒学的坚守和对生活的态度。作者身着儒家的衣服,研读儒家经典,传承儒家思想。“同繁义”表明作者对儒学的理解深入,对儒家的道义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信仰。“日将卮酒对彭宣”则表达了作者对与朋友相聚、共同探讨学问的期待。 尾联“高坟丈五阳陵外,千古朱云气凛然”,作者以历史人物之墓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阳陵”是西汉大臣朱云之墓,朱云是一位忠诚刚直的大臣,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敢于冒死进谏,其精神令人敬仰。“千古朱云气凛然”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满足、对故乡沃土的热爱、对儒学道义的坚守、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莲勺移家近七迁,鲁儒章句世相传。
关中沃壤通泾渭,堂上繁声逐管弦。
身服儒衣同繁义,日将卮酒对彭宣。
高坟丈五阳陵外,千古朱云气凛然。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繁声

    读音:fán shēng

    繁体字:繁聲

    意思:(繁声,繁声)

     1.指浮靡的音乐。
      ▶《后汉书•伏湛宋弘等传论》:“宋弘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至乃郑卫繁声,

  • 关中

    读音:guān zhōng

    繁体字:關中

    英语:Central Shanxi Plain

    意思:(关中,关中)
    古地域名。所指范围不一。或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有时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

  • 沃壤

    读音:wò rǎng

    繁体字:沃壤

    意思:肥美的土地。
      ▶汉·祢衡《鹦鹉赋》:“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徐迟《狂欢之夜》:“伟大的沃壤啊!这童话中的金河王山谷啊!小林子,小牧场,纸折似的庐舍。”

    <
  • 管弦

    读音:guǎn xián

    繁体字:管弦

    意思:(参见管絃)
    亦作“管絃”。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