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送朗州张员外》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意思:一张床早年容你,双旌今天别文翁。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重送朗州张员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诗人离别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际遇、道德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深深思考。 首句“朱轮此去正春风,且驻青云听断蓬。”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用“朱轮”象征着高官显赫,春风拂面,暗示着离别的伤感,而“青云”则象征着高远的追求。诗人借此表达了离别时的感慨和不舍。“听断蓬”则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无奈和漂泊的感伤。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前一句描绘了过去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珍视和怀念;后一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迹转穷。”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无奈和困惑。前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信心;后一句则表达了现实的困境,暗示着现实的艰难和无助。 “酬德酬恩两无路,谩劳惆怅凤城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困惑。作者意识到自己无法回报过去的恩德和恩情,感到无助和惆怅。这既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困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作者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困惑。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篇深刻的散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朱轮此去正春风,且驻青云听断蓬。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迹转穷。
酬德酬恩两无路,谩劳惆怅凤城东。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文翁

    读音:wén wēng

    繁体字:文翁

    英语:WEN Weng

    意思:汉·庐江·舒人。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

  • 孺子

    读音:rú zǐ

    繁体字:孺子

    英语:child

    意思:
     1.幼儿,儿童。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憷惕恻隐之心。”
      ▶宋·苏轼《教战守策》:“

  • 早年

    读音:zǎo nián

    繁体字:早年

    短语:已往 往常 往昔 昔日 旧时 往 昔 以往 往日 过去 往时

    英语:in the year one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