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天平寿老方丈》 时人不用怜衰病,天与丹房一线泉。

时人不用怜衰病,天与丹房一线泉。

意思:当时的人不用可怜又病,天和丹房一线泉。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题天平寿老方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二十三年再入山,此山于我有前缘。时人不用怜衰病,天与丹房一线泉。》是作者再次入山修炼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不屑。 首句“二十三年再入山,此山于我有前缘”,诗人回顾了自己二十三年来再次进入这座山中的经历,并表达了自己与这座山之间有着一种前世的缘分。这种缘分可能是由于他曾经在此山中修炼过,也可能是因为这座山与他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时人不用怜衰病”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屑和对命运的无奈。他虽然年老有病,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愿被世俗所束缚。同时,他也希望其他人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不要对他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天与丹房一线泉”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激和敬畏。他感谢上天赐予他一处炼丹的清泉,让他能够在山中安心修炼。这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能够给予人们无限的恩惠。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十三年再入山,此山于我有前缘。
时人不用怜衰病,天与丹房一线泉。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丹房

    读音:dān fáng

    繁体字:丹房

    意思:
     1.道教炼丹的地方。亦指道观。
      ▶唐·王勃《游庙山赋》:“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
      ▶《道藏》中有《丹房奥论》、《丹房须知》等书。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一线

    读音:yī xiàn

    繁体字:一綫

    短语:薄 分寸 细微 轻 微小 菲薄

    英语:a gleam of

    意思:(一线,一线)

     1.唐·杜甫《至日遣兴》

  • 不用

    读音:bù yòng

    繁体字:不用

    短语:毫无 不要 休想 决不 毫不 绝不

    英语:need not

    意思:
     1.不听从;不采纳。
      ▶《管子•小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