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意思:岭天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色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岭日、寒雾、湖光、风乌、水蝶、蜀国、吴门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壮美而富有生机的画卷。 首联“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描绘了岭日和寒雾的交替出现,以及湖光荡漾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日开寒雾的动态美和湖光荡漾的静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天气的好转和环境的清新。 颔联“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活动。风中的乌鸦和摇摆的柳树,水中的蝴蝶和幽静的花朵,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开始转向人文景色的描绘。“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处于蜀国的西部,距离吴门(即苏州)很远。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的地理认知,也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离开故乡,乘船远去的感伤之情。同时,“点点入湘霞”也描绘了湘湖的美景,与前面的自然景色相呼应。 “高秋凭远槛,万里看新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高秋时节,凭倚远望的栏杆,放眼望去,万里晴空的美景。这种开阔的视野和明朗的心情相互呼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重雾披天急,千云触石轻。”这两句诗描绘了急速的雾气和轻盈的云朵,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而“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则描绘了湖山和雁阵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最后的“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宴饮之乐的想象和向往,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多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色的美妙融合。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
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
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
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
高秋凭远槛,万里看新晴。
重雾披天急,千云触石轻。
湖山四五点,湘雁两三声。
遥想潘园里,琴尊兴转清。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湖光

    读音:hú guāng

    词语解释

    ⒈  湖水泛出的波光。

    湖光山色。十里湖光一叶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