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
意思:随时随地携带鸠杖,狂时倒戴鹦冠。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重过张氏园林》
全文赏析
这首诗《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带着鸠杖,无论何时何地都感到自由自在,甚至在狂放的时候,鸠杖也能成为他的发泄工具。鹖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冠冕,常为勇敢的武将所佩戴。在这里,诗人以倒鹖冠的形象,表达出他不受世俗束缚,不畏强权的个性。
“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居所环境,晚山、风竹,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晚山在座出,仿佛是诗人的朋友,陪伴他度过寂静的夜晚。风竹满楼寒,则增添了几分寒意,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夜风中的竹叶声。
“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漠,他独自饮酒,远离世情,享受孤独中的宁静。他放声高歌,享受春天的残景,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不问桃李花开的时间,只是反复观看,表达出他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即使年老色衰,也依旧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他用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文字,描绘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表达出他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无论世情如何,他都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欣赏自然的美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