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袭美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竹溪深处猿同宿,松阁秋来客共登。

竹溪深处猿同宿,松阁秋来客共登。

意思:竹溪深处猿一起住,松阁秋天来的客人一起登上。

出自作者[唐]陆龟蒙的《和袭美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云容覆枕无非白,水色侵矶直是蓝》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向往隐居的情感。 首联“云容覆枕无非白,水色侵矶直是蓝”,诗人以云和水为描绘对象,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清新和明净。这里的“云容覆枕无非白”形象地描绘了云朵覆盖在河岸上的景象,如同枕头一样洁白无瑕。而“水色侵矶直是蓝”则描绘了水色侵入石头矶头的情景,水蓝如画,与石头矶头相映成趣。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颔联“田种紫芝餐可寿,春来何事恋江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紫芝”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诗人以它来象征田园生活的美好和纯净。而“餐可寿”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健康和长寿的追求。但是,“春来何事恋江南”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留恋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无奈。 颈联“竹溪深处猿同宿,松阁秋来客共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里的“竹溪深处”描绘了幽静的竹林溪流,而“猿同宿”则增添了野趣和神秘感。而“松阁秋来”则描绘了秋天时分,客人一同登上松树阁楼的情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尾联“封径古苔侵石鹿,城中谁解访山僧”,诗人以景作结,表达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不满。这里的“封径古苔”描绘了石头小径上的青苔,而“石鹿”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瑞兽。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纯净的追求。同时,“城中谁解访山僧”也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不满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向往隐居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纯净的追求和对城市喧嚣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容覆枕无非白,水色侵矶直是蓝。
田种紫芝餐可寿,春来何事恋江南。
竹溪深处猿同宿,松阁秋来客共登。
封径古苔侵石鹿,城中谁解访山僧。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关键词解释

  • 竹溪

    读音:zhú xī

    繁体字:竹溪

    意思:(参见竹谿)
    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唐·周贺《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诗:“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解释:1.竹林与溪水。指清幽

  • 同宿

    引用解释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晋书·孝友传·桑虞》:“﹝ 桑虞 ﹞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 虞 为盗。”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 任道元 其日与 梁鯤 同宿斋舍。”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到那一晚,若肯拉他同宿,他除嫖金之外,还要重重相酧。”

    谓同一星

  • 来客

    读音:lái kè

    繁体字:來客

    短语:客 宾客 客人 来宾 宾

    英语:(n) guest

    意思:(来客,来客)

     1.来此作客。
      ▶《后汉

  • 深处

    读音:shēn chù

    繁体字:深處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