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匠枉教延寿死,相如作赋得黄金。
意思:画匠枉教延寿死,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
出自作者[宋]徐照的《昭君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琵琶弹得是胡音,上马低蛾泪滴襟。画匠枉教延寿死,相如作赋得黄金。》是一首对古代社会现象的讽刺诗,它通过描绘琵琶演奏的胡音、画匠和司马相如的形象,表达了对某些人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实质内容的浅薄追求的批评。
首句“琵琶弹得是胡音”,直接点明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过于追求外来、异质的文化,忽视了本土的文化传统。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异质文化的盲目崇拜和追求,也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一种误区。
“上马低蛾泪滴襟”一句描绘了女子对这种胡音的不满和无奈,低蛾泪滴襟,可见其内心的痛苦和失望。这里也暗示了社会对异质文化的追求可能对本土文化造成的影响,即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
“画匠枉教延寿死”一句,借用了画匠延寿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不重实质内容的人。延寿是汉代的一位画师,他画了一幅马图,但被认为不如真马,于是他自杀了。这里讽刺了那些只追求表面的华丽和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的人。
最后一句“相如作赋得黄金”,借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放弃原则和道德的人。司马相如曾为了一篇赋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赐,从而获得了财富和地位。这里暗示了那些追求胡音、注重表面形式的人可能为了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琵琶演奏的胡音、画匠和司马相如的形象,表达了对某些人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实质内容的浅薄追求的批评。同时,也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一种误区和社会道德的缺失。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