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意思:佛教谈论空端有道理,文人赋恨岂无情。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陈王(即曹操)的太平之志、霸国之功,以及释家、词人的独特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索,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首句“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在七月份时统一天下,然而转眼之间,却听到了黍离之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幻。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曹操的霸业,他准备好了三归(古代祭器),作为臣子僭越上献给君主,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准备。而九鼎在他的掌握中,象征着他的霸权。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两句,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来表达主题。一方面,释氏谈空有理,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冷静;另一方面,词人赋恨,则表达出对历史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最后,“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两句,诗人以季节的变换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但无论季节如何变换,都无法比拟黄河的一度清澄。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理解,以及对陈王的敬仰和赞美。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

关键词解释

  • 词人

    读音:cí rén

    繁体字:詞人

    英语:composer of ci poetry

    意思:(词人,词人)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 有理

    读音:yǒu lǐ

    繁体字:有理

    英语:in the right

    意思:有道理。
      ▶《五灯会元•开福宁禅师法嗣•大沩善果禅师》:“有理不在高声。”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众人见

  • 无情

    读音:wú qíng

    繁体字:無情

    短语:铁石心肠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以怨报德 卸磨杀驴 过河拆桥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英语:pitiless

    意思:(无情,无情

  • 释氏

    读音:shì shì

    繁体字:釋氏

    英语:Buddha

    意思:(释氏,释氏)
    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晋书•何充传》:“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

  • 谈空

    引用解释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