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湘棹歌 资湘》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意思:把船砍竹子撑篙竹,竹篙声响应空谷号。

出自作者[清]魏源的《三湘棹歌 资湘》

全文创作背景

《三湘棹歌·资湘》的创作背景主要基于魏源对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热忱和对家乡湖南的深厚感情。魏源作为改良主义的先驱,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充满关切,因此他特别关注家乡湖南的水利资源,希望能利用和改造这些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他在考察湖南水利时,深感其美景和潜力,于是写下了《三湘棹歌》系列诗歌,以表达他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和改良水利资源的愿景。其中,《资湘》是描写资水的一篇,通过生动描绘资水的景色,表达了魏源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资源利用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作者介绍 魏源简介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今隆回县司门前镇)。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解释

  • 竹篙

    读音:zhú gāo

    繁体字:竹篙

    意思:撑船的长竹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唐·韩愈《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

  • 空谷

    读音:kōng gǔ

    繁体字:空穀

    意思: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
      ▶《晋书•龚玄之传》:“夫哲

  • 响应

    读音:xiǎng yìng

    繁体字:響應

    短语:应 呼应

    英语:answer

    意思:(响应,响应)

     1.回声相应。
      ▶汉·边让《章华赋》:“舞无

  • 声响

    读音:shēng xiǎng

    繁体字:聲響

    短语:鸣响 动静 响 籁 涛 声 音 响动 声浪

    英语:noise

    意思:(声响,声响)

     1.谓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