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襄邑知县杜君懿太博》 赤帻驱亭长,丹砂挈印窠。

赤帻驱亭长,丹砂挈印窠。

意思:红头巾驱赶亭长,朱砂带印案。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襄邑知县杜君懿太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河阳令的政绩。诗中描绘了河阳令在霜降时节,仍然坚持工作,带领百姓渡过黄河的情景。他让农民停止耕作,让妇女停止纺织,表现出他关心百姓生活,体恤民情。 首句“霜落水未落,令君将度河”,诗人用霜降而水未落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河阳令在霜降时节仍然坚持工作的情景。这里的“将度河”暗示着河阳令正在带领百姓渡过黄河,展现了他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农耕休叱来,女织罢鸣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河阳令关心百姓生活的情景。他让农民停止耕作,让妇女停止纺织,这表明他深知百姓的生计状况,懂得如何关心和体恤他们。 “赤帻驱亭长,丹砂挈印窠”,这两句描绘了河阳令的威严形象。他用赤色的头巾驱赶亭长,用丹砂印章携带印窠,表现出他的权威和公正。 最后,“无惭浚仪政,才比陵云多”两句,诗人对河阳令的政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河阳令的政绩并不逊色于那些有名的官员,表达了对河阳令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河阳令关心百姓生活、体恤民情、公正严明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落水未落,令君将度河。
农耕休叱来,女织罢鸣梭。
赤帻驱亭长,丹砂挈印窠。
无惭浚仪政,才比陵云多。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丹砂

    读音:dān shā

    繁体字:丹砂

    英语:cinnabar

    意思:亦作“丹沙”。
     
     1.即硃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管子

  • 亭长

    读音:tíng cháng

    繁体字:亭長

    英语:Tingzhang

    意思:(亭长,亭长)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

  • 赤帻

    读音:chì zé

    繁体字:赤幘

    意思:(赤帻,赤帻)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
     
     2.借指士卒。
      ▶宋·王以宁《

  • 印窠

    读音:yìn kē

    繁体字:印窠

    意思:图章所印的痕迹。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因探怀中,出一牒,印窠犹湿。”
      ▶宋·梅尧臣《送襄邑知县杜君懿太傅》诗:“赤帻驱亭长,丹砂挈印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